在远方——英国之旅旅行札记
语众不同 :: 在远方——暑假生活荟萃 :: 旅行札记
第1页/共1页
在远方——英国之旅旅行札记
在远方,体悟他国文化;去旅行,遍览名山大川。当久违的假期在我的盼望下闯入生活,当飞机起飞时轰轰的声音熟悉的响起,在炎炎夏日、令人神往的暑假,最佳的选择莫过于去一个凉爽的国度与家人一起享受旅行的快乐。
“bump”随着飞机落地的声音,结束了11个小时飞行的我和妈妈来到了伦敦希思罗机场,开始了伦敦之旅。在这里,我渡过了体悟文化、练习语言、游览名山大川、锻炼生存技能的意义非凡的14天。
来到说英语的国家,最令人难忘的自然会是语言不通了,记得第三天我们上午去海德公园骑车,便对此深有体会。
起初我们拿着卡自己尝试租车,可是不管怎样机器也无法读卡。正当我们不停地换卡插卡时,一个棕发蓝眼黄皮肤的人骑着车啃着玉米缓缓驶来,他看着一群人围着机器叽叽喳喳地说话,觉得诧异,下车用一种极为别扭的英语表达出他会租并且愿意帮助我们,我们表示欢迎。于是他也开始尝试插卡,可机器也是没有反应,这时他的两个朋友也来了,他们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顿阿拉伯语,然后他拿出他的卡,指指卡上的芯片,又指指我们的卡,说了句“do not have ”。这时培钰同学,我的一个做事认真、略显幼稚的室友拿出了一张带有芯片的卡递给他,他这一次打出了一张纸,便走了。
我们见他成功了,立刻兴高采烈地抓着车往外拽,可面前的车都坚如磐石地一动不动。这下我可是摸不着头脑了,于是开始研究这张小条,对着这一堆字母组成的稀奇古怪的单词,我几乎一个不懂,只明白了这是一张消费清单。
“May I help you?”我耳边响起一句正宗的英语,我连忙回头,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yes,只见一个开朗的金发男子牵着儿子出现在我面前,他用极慢的语速连比划带说地耐心地向我解释了这是一张纸条而应该还有一张打有自行车编号的纸条。这下我们可疑惑了,莫非、难道阿拉伯人偷了一张主要的条,要知道借了不还是要陪150镑的!不可能,他只拿来了1张小条。他又拿着小条问了身边的几个英国人,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也只好闪退一旁,看来好心也不一定能做好事啊!
租车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坐轮椅的黑发黄肤的相貌不平的人带着他的年轻妻子前来,却遇到了与我们相同的情况,我急忙跑过去问他,他蹭蹭说了几句英语弄得我不知所措。他妻子见了走过来,微笑着和蔼的用标准的英语简单的词汇给我解释明白:原来现在没有车了,需要等一会。不一会儿就来了车,我和他们都借到了车,旁边那个英国人也欢喜地鼓起了掌,我心里美滋滋的,切身感受到了英国人的乐于助人。
这次旅行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我并不是住在宾馆,而是与几个同学一起住在英国当地的寄宿家庭里!在寄宿家庭里,我更为深刻地体悟到了文化,也与主人Jay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Jay是一个棕皮肤的硬汉,他聪明绝顶的头皮闪亮的泛着油光,一双褐色的眼睛总是深邃地眺望远方,宽厚的嘴唇总是挂着一丝和蔼的微笑,几条深浅不一的沟壑在他脸上存在着,仿佛证明着他曾经走过的岁月。咋一看他好像是一个小伙子,其实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在住在他家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和他聊天,虽然语言稍有不通,但他总能耐心地听我说、等我查词。记得我要走的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
我们从对伦敦的看法聊起,渐渐谈到了中国文化,于是我拿出了一把画着儒家几个人物的扇子,向他讲起了儒家文化。我先是讲起了孔老夫子,他一听到“Confucius”这个词,立刻兴奋地站起来,说道用我能够听懂的英文缓慢说道:“我知道他,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以他命名的学校,那里可以学习中国文化。”我点了点头,又向他介绍了另外几个人物,他都认真地听了并不时提出疑问。我又尝试给他翻译几句《论语》中最有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一边听一边轻抚着扇子背后的字,深深地沉思。听我磕磕巴巴地解释完,深以为是地点了点头。
这时,有一个朋友来拜访他,看上去他比jay小不少,算是忘年交吧。他看见我拿着的扇子,不禁“咦?”了一声,然后问我:“这上面画的是孔子吗?”我惊诧地看着他,好不掩饰地问道:“你知道他?”“是的。”他略带骄傲地说。接着他和jay用流利的英语交谈了起来,我几乎什么也听不懂,不禁感叹:学了这么久英文连外国人说话一句也不懂,看来还是缺乏锻炼啊!这时他又拿出了一本拳谱,我看着照片上的这个人总是觉得认识但又不好意思问,这时我身边的培钰一下子喊了出来:“叶问!”我突然也想起来了,又是一阵感慨: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都没学好啊,还来学别人的。他又自信的微笑着,赞赏的看了培钰一眼,并告诉我们打拳是他的爱好,在英国有很多人都对此感兴趣。然后展开了拳谱,只见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单词,看来我们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引起了外国人这么细致的研究!
那天晚上我们聊得很愉快,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是没有太多语言、界限的区分的,这也是我第一次与外国人这么近的接触,发现他们的开朗与爱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14天里,我自然也走马观花参观了久负盛名的英皇室的温莎城堡、参观了在伦敦市内的皇室日常居住办公的白金汉宫,观看了皇宫的换岗仪式、参观了伦敦眼、塔桥、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大本钟、格林尼治天文台……
14天转眼就已结束,很多难忘的经历令人铭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次旅行都会触发我思维的热点,涌起澎湃的思潮,思考许多问题。
或许英国的辉煌不如往日的大不列颠,但是他国民极高的素质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英国,所有地铁里人们在没有栏杆的情况下,走出的路自动分成两排;上下车时,永远是先下后上,又一次一不小心往上挤结果被旁边的一个乘客阿姨训了。我想这是我国所欠缺的,是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人民素质决定着国家治安的稳定,而它的提升又是非常之慢,不过如果能够大力支持传统文化一定会有改观的。
“bump”随着飞机落地的声音,结束了11个小时飞行的我和妈妈来到了伦敦希思罗机场,开始了伦敦之旅。在这里,我渡过了体悟文化、练习语言、游览名山大川、锻炼生存技能的意义非凡的14天。
来到说英语的国家,最令人难忘的自然会是语言不通了,记得第三天我们上午去海德公园骑车,便对此深有体会。
起初我们拿着卡自己尝试租车,可是不管怎样机器也无法读卡。正当我们不停地换卡插卡时,一个棕发蓝眼黄皮肤的人骑着车啃着玉米缓缓驶来,他看着一群人围着机器叽叽喳喳地说话,觉得诧异,下车用一种极为别扭的英语表达出他会租并且愿意帮助我们,我们表示欢迎。于是他也开始尝试插卡,可机器也是没有反应,这时他的两个朋友也来了,他们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顿阿拉伯语,然后他拿出他的卡,指指卡上的芯片,又指指我们的卡,说了句“do not have ”。这时培钰同学,我的一个做事认真、略显幼稚的室友拿出了一张带有芯片的卡递给他,他这一次打出了一张纸,便走了。
我们见他成功了,立刻兴高采烈地抓着车往外拽,可面前的车都坚如磐石地一动不动。这下我可是摸不着头脑了,于是开始研究这张小条,对着这一堆字母组成的稀奇古怪的单词,我几乎一个不懂,只明白了这是一张消费清单。
“May I help you?”我耳边响起一句正宗的英语,我连忙回头,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yes,只见一个开朗的金发男子牵着儿子出现在我面前,他用极慢的语速连比划带说地耐心地向我解释了这是一张纸条而应该还有一张打有自行车编号的纸条。这下我们可疑惑了,莫非、难道阿拉伯人偷了一张主要的条,要知道借了不还是要陪150镑的!不可能,他只拿来了1张小条。他又拿着小条问了身边的几个英国人,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也只好闪退一旁,看来好心也不一定能做好事啊!
租车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坐轮椅的黑发黄肤的相貌不平的人带着他的年轻妻子前来,却遇到了与我们相同的情况,我急忙跑过去问他,他蹭蹭说了几句英语弄得我不知所措。他妻子见了走过来,微笑着和蔼的用标准的英语简单的词汇给我解释明白:原来现在没有车了,需要等一会。不一会儿就来了车,我和他们都借到了车,旁边那个英国人也欢喜地鼓起了掌,我心里美滋滋的,切身感受到了英国人的乐于助人。
这次旅行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我并不是住在宾馆,而是与几个同学一起住在英国当地的寄宿家庭里!在寄宿家庭里,我更为深刻地体悟到了文化,也与主人Jay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Jay是一个棕皮肤的硬汉,他聪明绝顶的头皮闪亮的泛着油光,一双褐色的眼睛总是深邃地眺望远方,宽厚的嘴唇总是挂着一丝和蔼的微笑,几条深浅不一的沟壑在他脸上存在着,仿佛证明着他曾经走过的岁月。咋一看他好像是一个小伙子,其实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在住在他家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和他聊天,虽然语言稍有不通,但他总能耐心地听我说、等我查词。记得我要走的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
我们从对伦敦的看法聊起,渐渐谈到了中国文化,于是我拿出了一把画着儒家几个人物的扇子,向他讲起了儒家文化。我先是讲起了孔老夫子,他一听到“Confucius”这个词,立刻兴奋地站起来,说道用我能够听懂的英文缓慢说道:“我知道他,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以他命名的学校,那里可以学习中国文化。”我点了点头,又向他介绍了另外几个人物,他都认真地听了并不时提出疑问。我又尝试给他翻译几句《论语》中最有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一边听一边轻抚着扇子背后的字,深深地沉思。听我磕磕巴巴地解释完,深以为是地点了点头。
这时,有一个朋友来拜访他,看上去他比jay小不少,算是忘年交吧。他看见我拿着的扇子,不禁“咦?”了一声,然后问我:“这上面画的是孔子吗?”我惊诧地看着他,好不掩饰地问道:“你知道他?”“是的。”他略带骄傲地说。接着他和jay用流利的英语交谈了起来,我几乎什么也听不懂,不禁感叹:学了这么久英文连外国人说话一句也不懂,看来还是缺乏锻炼啊!这时他又拿出了一本拳谱,我看着照片上的这个人总是觉得认识但又不好意思问,这时我身边的培钰一下子喊了出来:“叶问!”我突然也想起来了,又是一阵感慨: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都没学好啊,还来学别人的。他又自信的微笑着,赞赏的看了培钰一眼,并告诉我们打拳是他的爱好,在英国有很多人都对此感兴趣。然后展开了拳谱,只见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单词,看来我们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引起了外国人这么细致的研究!
那天晚上我们聊得很愉快,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是没有太多语言、界限的区分的,这也是我第一次与外国人这么近的接触,发现他们的开朗与爱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14天里,我自然也走马观花参观了久负盛名的英皇室的温莎城堡、参观了在伦敦市内的皇室日常居住办公的白金汉宫,观看了皇宫的换岗仪式、参观了伦敦眼、塔桥、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大本钟、格林尼治天文台……
14天转眼就已结束,很多难忘的经历令人铭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次旅行都会触发我思维的热点,涌起澎湃的思潮,思考许多问题。
或许英国的辉煌不如往日的大不列颠,但是他国民极高的素质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英国,所有地铁里人们在没有栏杆的情况下,走出的路自动分成两排;上下车时,永远是先下后上,又一次一不小心往上挤结果被旁边的一个乘客阿姨训了。我想这是我国所欠缺的,是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人民素质决定着国家治安的稳定,而它的提升又是非常之慢,不过如果能够大力支持传统文化一定会有改观的。
随心- 帖子数 : 11
注册日期 : 14-06-14
语众不同 :: 在远方——暑假生活荟萃 :: 旅行札记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