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众不同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在远方——美国,尼亚加拉(不是很远)

向下

在远方——美国,尼亚加拉(不是很远) Empty 在远方——美国,尼亚加拉(不是很远)

帖子 由 void 周五 八月 29, 2014 10:22 am

现在想来,那已是一个月之前了。但那远方的印象,依然经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一、启程
7月20日,我们美国夏令营第2周第一天。
波士顿时间8:00,本特利大学内,有着一群来自东方的孩子,和两辆大巴。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我。
挥手告别与之相伴一周的大学,留给我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依恋。这是我这一周每一天都在过的地方,学校宿舍让我有了一些第二个家的感觉,我熟悉它的每一个角落——不知何时才能再一次回到这里。
在之前的一周里,我们曾进入哈佛、麻省的教室、博物馆;也曾上过文理各方面的课——社会学、流体力学、交际礼仪、机器人。也曾经有过各地的“寻宝”(其实是调查),向外国人民问好。也曾有过购物的愉快经历,收获我的期末礼物。但那,即将在下一周里,成为回忆。
遐想之时,发现车已启动。
二、奔波
接下来的时光,便在车中度过。
车上的几个小时,是一段漫长的旅途。一个结果给自己看的脑力测试之后,甚至之间,车上便已鼾声四起。也许,这便是因为前些日子的奔波与劳顿,一些思维,也应该得到休息了。
一上午的颠簸(其实美国道路是很平整的)之后,我们便又有了一丝精神——午餐时间到了。然而这也不过是一小会阳光与新鲜空气,45分钟后,又要上车继续。
和上午看起来完全一样的一段路,我们使用了类似的度过方式,在手机与电影中越过一段又一段风景。
下午五点钟,才到了水牛城的一座事先选好的旅店里。吃着自助餐的同时,回味着这一天。
三、岸边
第二天,我们再次坐着那辆熟悉的大巴启程,前往哪个名字对于我们十分熟悉的地方。
这个地方我们昨天便已到过,不过只是为了用一下洗手间,而这次则不止停留在表面,而是从另一个方向,与它来一次亲密接触。
下车的一瞬间,便是一股水雾扑面而来,令人以为是又出现了太阳雨的奇迹,吓得我赶紧又回到车上拿了一把雨伞。实际上,那只是瀑布所溅起来的水花。
再向水雾飘来的地方前进,便是一片“湿地”。栏杆上、草坪上、凳子上,都有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挥之不去的水珠。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而且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那里也不会迎来干燥。
再往前一步,便是隆隆的水声。宽阔的尼亚加拉河就在眼前翻滚、咆哮。一块孤独的木头在河上漂动,突然间便没了踪影。顺着一看,已经掉下了几十米。
那片木头所跌落的地方,是马蹄形的加拿大瀑布,宽度占几个瀑布总宽度的3/4,而水流量占到了94%。
继续向下游走,便是美国瀑布。它分为美利坚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两个部分,由月亮岛分开。而分开加拿大与美国瀑布的,便是上游的山羊岛,而他们最终又汇入尼亚加拉河,真可谓是殊途同归。
但有一个关于美国瀑布的问题,那就是美国人,或者说站在美国部分,只能看到瀑布的一个侧面,而只有在加拿大,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曾经我姥姥、姥爷在加拿大旅行时,就站在过对面,看着,体会着这宏伟与美丽。这,或许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跨过瀑布后面的支流,就是一条小径。小径上好像一个公园,虽只有一片树林之隔,却完全没有瀑布的喧嚣。仿佛是让人将心灵放归平静,迎接接下来的惊喜。
四、码头
沿着小径一直向前走,经过一座尼亚加拉河上的大桥,就是一道岔路,码头就在眼前。
关于码头里的游船“雾中少女号”的得名,还有一个传说:据说300年前,居住在当地的印第安人震慑于自然的威力,于每年收获季节时选一天,集合全村少女,酋长站立中央,引弓对天放箭,箭尖下落,离哪位少女近,这一少女即被选为代表,被送上独木舟,舟中装满谷物水果,从上游顺着激湍冲下,坠入飞瀑中,于是人们都说尼亚加拉瀑布的雾气,便是少女的化身。
而我们,即将一睹这神圣自然的风采。伴随着1846年开始就从未间断过的汽笛声,我们就此出发。
五、水面
逆流而上,码头像一叶扁舟,渐漂渐远,美国瀑布便首先出现在了左边。
我不知道姥姥姥爷在右边的“悬崖”上有,或者是有过什么样的感受,但我却有着他们所没有过的瀑布就在眼前之感。我想起了他们上一次回来之后曾经给我看过的照片,但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照片里因为角度和大小的问题,只是一道水幕。而这却是一条河流,由于地心引力而自上向下的湍流。仿佛这条河流就迎面向我们的船顶冲来,溅起的水花拍打着甲板,与甲板上的我们。
再往前走,便是雄伟壮观的加拿大瀑布。与相对来说还算清秀的美国瀑布相比,它就别有一番不同了。马蹄形的瀑布,船只三面环水,我们像印第安人一样,也只能崇拜大自然的伟大。看似已是十分接近,水雾已让我们看不清河岸,但不论多么靠前,出于安全考虑,船都无法真正抵达瀑布,总有一层“云”挡在中间。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可远观而不可,也不能亵玩焉。
汽笛再一次响起,船调了一个头,带着意犹未尽的我们返回了码头。
河岸边,有一个观景台。看着那已经轰鸣了几千、几万年的瀑布,我回收告别。
但虽然就此别过,但我总有一天会再回来的,尼亚加拉。
六、远方
回到车上,同学们依旧在议论着这里的景色。然而,随着引擎声再次响起,车又已发动,带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下一个地方是纽约,同时,同样也是,远方。
void
void

帖子数 : 13
注册日期 : 14-06-12
年龄 : 24
地点 : 德国 乌尔姆市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