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方---皖南印象
语众不同 :: 在远方——暑假生活荟萃 :: 旅行札记
第1页/共1页
在远方---皖南印象
在远方---皖南印象
•怀旧篇
“看!那是科大的一所新建筑。”春生叔叔向我们介绍着。那栋建筑是一个橙色的高楼,朝前看,像一个“人”字形。“你来猜猜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叔叔问我。等我们到这栋橙色建筑的正面,可以看出建筑像一个凹面镜,在大门上写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并没有猜出是什么形状,再到后面时,我突然喊道:“那不是一个“X”吗?”,原来这个建筑代表着无尽的探索和科技的不断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爸爸少年时生活了10年的地方,这里曾是许多学生所向往的大学,我的爷爷奶奶都曾是这里的教授,爸爸已有26年没有回来了,为了再看看原来的学校和现在的同学,我们来到了合肥。
刚进校门,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校区非常的年代久远。“别急,老校门还在里面呢!”叔叔对我们说,我们跟随着叔叔的引导,渐渐的来到老校门。老校门仍保持着原有的形态,墙头爬满了爬山虎,虽然年代久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仍保持着原有的气势。天空中有些许白云,太阳高照在天上,阳光刺眼。我们走到老校门前的一条林荫大道,树木高大苍翠,绿荫密布,阳光立马变得不那么刺眼。“这条路的名字叫天使之路。”,叔叔告诉我,“运气好会受到鸟屎的光顾。”头上有几只鸟盘旋飞过,绿荫道下,几缕阳光射在地上。走到了路的最头,两边的湖隐隐约约的呈现出来。“这就是眼镜湖。”,叔叔告诉我,同时提醒着还没回过神的爸爸。我看了看两旁的湖,湖上满是青绿色的莲叶,荷花正在盛开,真像一副眼镜挂在这条林荫大道上。“啊!想起来了,这两边就是眼镜湖啊!”爸爸好像突然恢复了记忆,兴奋地说。我们在这林荫道之间漫步,来到了老校区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喷泉池塘。最后端是学校第一任校长郭沫若的铜像。往广场的前端看去,是老的图书馆。“你的爷爷原来就在图书馆的顶楼工作。”爸爸跟我说。我来到这里是多么骄傲啊!顺着旁边的一条小路走,我们看见了钱临照——两弹一星功勋的铜像,塑像并不雄伟,但是在这条研究的道路上,他却是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现在正是暑假的好时光,许多大学生还在大学里生活学习。走出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了主楼旁的“少年班学院”,这里可谓是科大的一颗明星,有很多著名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来过这里讲学。我们走进了这栋小楼,被清凉的环境吸引了过去。四周雪白的墙上,挂着少年班的学生照片和一些事迹,正中央摆放着一块白色石碑,上面写着“少年班学院”。院里非常的清静,走廊的不远处是一个大型的教室。教室内非常安静,只有几个学生在教室内自习。我想:在将来,这里一定会诞生许多科学界的著名人物。
在去往爸爸小时候的家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路边的一些便民店。我们走进一家书店,虽然内部布置的有些杂乱,但是书店两侧的白色墙壁上的对联却让我感触很深:“让每度清晨比其昨晚更加美好,让每度明天比其昨日更富裕。”我们不也应该为以后奠定基础,让将来的某一天更加美好吗?我在这里买了一本带有科大名字的稿纸,希望它可以让我在各个方面都创造下成功。
我们沿着这条小路向前走,隐隐约约地看见不远处的几栋老房子。这里被一些水杉包围着,好像树丛中的一个秘密基地。顺着这条下坡路,我们看见了爸爸曾经住过的那一栋楼。淡红色的砖墙,墙的一边上写着“49”,那是楼房原来的号码,窗户上的一些铁栅栏,使它看起来非常老旧,我们打开生锈了的大门,轻轻地走上楼,来到爸爸曾经住过的那栋房子——“406”号。紧闭的门窗,落下的横联,都暗示着房子已经没有人在居住了。爸爸走到楼道的阳台,看着楼前的水杉,当年的水杉低矮,现在长得若碗口粗,与楼一般高。26年,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看到眼前的旧景与新的变化,爸爸的心情是别样的吧。这些楼里有着父亲闪亮青春和美好的记忆。时光如梭,相对于科大的其他校区,我们看到的才是爸爸眼里真正的科大。
•文化与美食
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徽商、徽派建筑、徽州戏曲、徽菜以及徽州历史名人。
徽派建筑极富有特色,外表上是白墙黑瓦,屋檐忽起忽落,称为马头墙。一般居民的住宅都是连体的,好似一条白色的长龙,马头墙也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内部也非常有特色,每栋建筑都是没有门窗的,所以都用天井来照明。另外,在建筑内最为常见的就是雕刻了,其中包括砖雕、石雕和木雕。木雕在古居民雕刻起到装饰作用,雕刻内容非常广泛,砖雕则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和照壁上。
另一种典型建筑就是牌坊了。牌坊必须是官员并且要经过皇帝的同意才能建造。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御赐,是由政府来出钱搭建,为最高等;恩荣,是由地方出钱建造,为次等;圣旨,是自己出钱但是有皇帝的许可的,为第三等;敕建,只是皇帝说一声就可以建造的,为第四等。徽州的牌坊很多,分布也非常广。有的孤零零的,独自家在路边,有的成群结队,一路排列着,甚是整齐。
徽州也是文房四宝的产地之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歙砚了。歙砚所采用的石头都极其细腻,年代久远的石头上还有星星点点的斑纹,配着石头上的雕刻,栩栩如生。我曾在歙县见过一个大型的砚台,它的砚池有鱼缸般大小砚池,周围有很多精心雕刻的树木和鸟儿,好像在森林一般。我想:谁会真的用它来研磨呢?这种东西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观赏的。作为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确非常精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徽州人的为人处事了,这里的人们都非常的淳朴。一次去土菜馆吃饭,招待我们吃饭的老板,二话不说,非常热情地把我们带到房间里,还为我们切了大半个西瓜,给我们喝自家的野茶。吃着西瓜,喝点粗茶,打打牌。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这些菜肴虽然极普通,但吃起来滋味不一般。小青菜是自家种的,用菜籽油烹饪,别有一番清香;土鸡汤上有一层厚厚的黄油,吃几块鸡肉,喝一碗鸡汤,感觉如同在仙境中一般。临走时,老板还问我们要不要坐车去景点,我本以为老板想要这样赚钱,但是他却说,不用收钱,好像完全不在乎似的。我才明白这里的人是多么淳朴。
这里的城市虽然小,却有着大城市不曾有的韵味,这里幽静,轻松,犹如人间仙境。徽州的商人们也非常和气,他们不像京城里的商贩在市场上疯狂叫卖、吆喝,还追着你没完没了,徽商们却独自坐在一边,悠闲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这不是散慢,而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我想这正是徽商非常成功的原因吧。
徽州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大文豪胡适就是徽州人,他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也曾是北大的校长和教授;陶行知,十五岁时就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做一些事情。”,他的一生都践行着这个诺言,成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一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对宋及以后有很大的影响。清朝一共只有200余名状元,而休宁县就出了19个状元,可见徽州文化底蕴很深。
徽菜也是非常著名的菜系之一,小到硬币般大小的黄山小烧饼,毛豆腐等小吃,大到臭鳜鱼这种名菜。
小城镇中的美食总能叫城市里来的游客无端滋生出许多想象。这很自然,尤其是在那样一个热情与平静交织在一起的地界,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食材,也是块未经雕琢的玉石。黄山小烧饼虽然很普通,家家都会做,但对于我们这些游客却让人回味无穷。一个个小烧饼色泽金黄诱人,金黄色的酥皮内包裹着梅干菜,一口咬下去,嘴里便是酥皮的油香和梅干菜的香味,咸,甜,辣,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一道名菜,臭鳜鱼更是美味。先将鳜鱼压在石头之下腌制,虽然没有了正常鳜鱼的松软,但是鱼肉却如同蒜瓣一样,非常紧实。闻起来虽然有些臭,但味道非常香,只有腌制出的咸鲜味,完全没有鳜鱼的臭味。
•美景不胜收
关麓虽然没有宏村热闹,也没有牛的消化系统般的水系,但是却有很独特的建筑房屋。
我们来到关麓时已是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柏油路。我们跟随着导游来到关麓,村民们悠闲地呆在家里。这里的建筑也是非常普通的白墙黑瓦,主要风景是汪姓徽商的八个兄弟的住宅。这八间大宅,互相独立,却又联成一体。每幢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联结,形成一个整体。每家都有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收拾得干净利落,我想:这里的人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啊!门,窗扇都是木制的,因年代久远,有些破损,但依然能看出做工的精细。木雕保存完好,只是人物头像被损,据说是当年文革时期破四旧损坏了。门厅必有一方天井,作为屋内的采光,而且能集聚雨水,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也能给自己家带来好运。门厅的条桌正中摆放着一口钟,钟的两侧是一面镜子,一个瓷瓶,寓意“终身平静”。我们走进第二家,院子里有一棵紫薇树,枝头绽放着花朵,我们走上去轻轻地挠了一下树干,那些树干带着树叶花朵微微发颤,可惜这座房屋被大火烧毁了,真是遗憾。
令我值得回味的是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女都能读书的书房,虽然女子书房比男子书房要小得多,也没有老师的看管和照顾,但是却仍然很特殊。在古代,只有男人才能读书,要不是因为这样的书房,哪会有现在的学堂呢?
我们走进最后一家,这间屋子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厨房了,称得上“厨房变迁史”。走进厨房,光线暗淡,上方有天井,天井下有水槽,靠近水槽是一个废弃的晚清灶台,天井落下的雨易浇灭灶台的火,所以被弃用。屋子靠里是民国时期的灶台,没有烟道,浓烟将墙壁熏黑,且容易着火,后被弃用。正对天井靠墙是新中国成立时的灶台,有烟道,这种灶台弥补了各种缺点,需要烧木柴,非常麻烦。靠门是现在使用的煤气灶,从晚清到现在,一个厨房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我们临出村子,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家庭豆腐房。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块大木板,板上半面平铺着色白多孔的豆腐。女主人坐在小凳上,她将一大块豆腐切成一个个小方块,从脚底的竹篓里拿出一块纱布,平铺在木板上,放上切好的豆腐,拿起调料瓶洒些调料,麻利地用纱布包裹起来,放置在另半扇木板上,她一边向我们介绍她的豆干制作流程,一边飞快地制作下一个豆腐包,这些豆腐包码放整齐,用大石头紧压,才能保证紧实的口感。老板娘给我们拿了几块豆腐干,说:“压好之后还要拿到锅里去煮,步骤可复杂了。别看这活简单,实际上比很多体力活都难。”我尝了一块,豆腐干非常的有嚼头,紧实,纯天然的味道。我们买了几袋豆腐干,离开了豆腐房。
太阳已经不那么刺眼了,路旁的小溪哗哗地流着水,流向不远处的一个荷花池,池内只剩下了绿色的莲叶,如同绿色的薄荷一般,让我感觉非常清凉,我们离开了关麓,去探寻更多的美景。
•怀旧篇
“看!那是科大的一所新建筑。”春生叔叔向我们介绍着。那栋建筑是一个橙色的高楼,朝前看,像一个“人”字形。“你来猜猜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叔叔问我。等我们到这栋橙色建筑的正面,可以看出建筑像一个凹面镜,在大门上写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并没有猜出是什么形状,再到后面时,我突然喊道:“那不是一个“X”吗?”,原来这个建筑代表着无尽的探索和科技的不断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爸爸少年时生活了10年的地方,这里曾是许多学生所向往的大学,我的爷爷奶奶都曾是这里的教授,爸爸已有26年没有回来了,为了再看看原来的学校和现在的同学,我们来到了合肥。
刚进校门,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校区非常的年代久远。“别急,老校门还在里面呢!”叔叔对我们说,我们跟随着叔叔的引导,渐渐的来到老校门。老校门仍保持着原有的形态,墙头爬满了爬山虎,虽然年代久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仍保持着原有的气势。天空中有些许白云,太阳高照在天上,阳光刺眼。我们走到老校门前的一条林荫大道,树木高大苍翠,绿荫密布,阳光立马变得不那么刺眼。“这条路的名字叫天使之路。”,叔叔告诉我,“运气好会受到鸟屎的光顾。”头上有几只鸟盘旋飞过,绿荫道下,几缕阳光射在地上。走到了路的最头,两边的湖隐隐约约的呈现出来。“这就是眼镜湖。”,叔叔告诉我,同时提醒着还没回过神的爸爸。我看了看两旁的湖,湖上满是青绿色的莲叶,荷花正在盛开,真像一副眼镜挂在这条林荫大道上。“啊!想起来了,这两边就是眼镜湖啊!”爸爸好像突然恢复了记忆,兴奋地说。我们在这林荫道之间漫步,来到了老校区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喷泉池塘。最后端是学校第一任校长郭沫若的铜像。往广场的前端看去,是老的图书馆。“你的爷爷原来就在图书馆的顶楼工作。”爸爸跟我说。我来到这里是多么骄傲啊!顺着旁边的一条小路走,我们看见了钱临照——两弹一星功勋的铜像,塑像并不雄伟,但是在这条研究的道路上,他却是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现在正是暑假的好时光,许多大学生还在大学里生活学习。走出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了主楼旁的“少年班学院”,这里可谓是科大的一颗明星,有很多著名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来过这里讲学。我们走进了这栋小楼,被清凉的环境吸引了过去。四周雪白的墙上,挂着少年班的学生照片和一些事迹,正中央摆放着一块白色石碑,上面写着“少年班学院”。院里非常的清静,走廊的不远处是一个大型的教室。教室内非常安静,只有几个学生在教室内自习。我想:在将来,这里一定会诞生许多科学界的著名人物。
在去往爸爸小时候的家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路边的一些便民店。我们走进一家书店,虽然内部布置的有些杂乱,但是书店两侧的白色墙壁上的对联却让我感触很深:“让每度清晨比其昨晚更加美好,让每度明天比其昨日更富裕。”我们不也应该为以后奠定基础,让将来的某一天更加美好吗?我在这里买了一本带有科大名字的稿纸,希望它可以让我在各个方面都创造下成功。
我们沿着这条小路向前走,隐隐约约地看见不远处的几栋老房子。这里被一些水杉包围着,好像树丛中的一个秘密基地。顺着这条下坡路,我们看见了爸爸曾经住过的那一栋楼。淡红色的砖墙,墙的一边上写着“49”,那是楼房原来的号码,窗户上的一些铁栅栏,使它看起来非常老旧,我们打开生锈了的大门,轻轻地走上楼,来到爸爸曾经住过的那栋房子——“406”号。紧闭的门窗,落下的横联,都暗示着房子已经没有人在居住了。爸爸走到楼道的阳台,看着楼前的水杉,当年的水杉低矮,现在长得若碗口粗,与楼一般高。26年,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看到眼前的旧景与新的变化,爸爸的心情是别样的吧。这些楼里有着父亲闪亮青春和美好的记忆。时光如梭,相对于科大的其他校区,我们看到的才是爸爸眼里真正的科大。
•文化与美食
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徽商、徽派建筑、徽州戏曲、徽菜以及徽州历史名人。
徽派建筑极富有特色,外表上是白墙黑瓦,屋檐忽起忽落,称为马头墙。一般居民的住宅都是连体的,好似一条白色的长龙,马头墙也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内部也非常有特色,每栋建筑都是没有门窗的,所以都用天井来照明。另外,在建筑内最为常见的就是雕刻了,其中包括砖雕、石雕和木雕。木雕在古居民雕刻起到装饰作用,雕刻内容非常广泛,砖雕则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和照壁上。
另一种典型建筑就是牌坊了。牌坊必须是官员并且要经过皇帝的同意才能建造。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御赐,是由政府来出钱搭建,为最高等;恩荣,是由地方出钱建造,为次等;圣旨,是自己出钱但是有皇帝的许可的,为第三等;敕建,只是皇帝说一声就可以建造的,为第四等。徽州的牌坊很多,分布也非常广。有的孤零零的,独自家在路边,有的成群结队,一路排列着,甚是整齐。
徽州也是文房四宝的产地之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歙砚了。歙砚所采用的石头都极其细腻,年代久远的石头上还有星星点点的斑纹,配着石头上的雕刻,栩栩如生。我曾在歙县见过一个大型的砚台,它的砚池有鱼缸般大小砚池,周围有很多精心雕刻的树木和鸟儿,好像在森林一般。我想:谁会真的用它来研磨呢?这种东西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观赏的。作为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确非常精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徽州人的为人处事了,这里的人们都非常的淳朴。一次去土菜馆吃饭,招待我们吃饭的老板,二话不说,非常热情地把我们带到房间里,还为我们切了大半个西瓜,给我们喝自家的野茶。吃着西瓜,喝点粗茶,打打牌。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这些菜肴虽然极普通,但吃起来滋味不一般。小青菜是自家种的,用菜籽油烹饪,别有一番清香;土鸡汤上有一层厚厚的黄油,吃几块鸡肉,喝一碗鸡汤,感觉如同在仙境中一般。临走时,老板还问我们要不要坐车去景点,我本以为老板想要这样赚钱,但是他却说,不用收钱,好像完全不在乎似的。我才明白这里的人是多么淳朴。
这里的城市虽然小,却有着大城市不曾有的韵味,这里幽静,轻松,犹如人间仙境。徽州的商人们也非常和气,他们不像京城里的商贩在市场上疯狂叫卖、吆喝,还追着你没完没了,徽商们却独自坐在一边,悠闲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这不是散慢,而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我想这正是徽商非常成功的原因吧。
徽州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大文豪胡适就是徽州人,他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也曾是北大的校长和教授;陶行知,十五岁时就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做一些事情。”,他的一生都践行着这个诺言,成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一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对宋及以后有很大的影响。清朝一共只有200余名状元,而休宁县就出了19个状元,可见徽州文化底蕴很深。
徽菜也是非常著名的菜系之一,小到硬币般大小的黄山小烧饼,毛豆腐等小吃,大到臭鳜鱼这种名菜。
小城镇中的美食总能叫城市里来的游客无端滋生出许多想象。这很自然,尤其是在那样一个热情与平静交织在一起的地界,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食材,也是块未经雕琢的玉石。黄山小烧饼虽然很普通,家家都会做,但对于我们这些游客却让人回味无穷。一个个小烧饼色泽金黄诱人,金黄色的酥皮内包裹着梅干菜,一口咬下去,嘴里便是酥皮的油香和梅干菜的香味,咸,甜,辣,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一道名菜,臭鳜鱼更是美味。先将鳜鱼压在石头之下腌制,虽然没有了正常鳜鱼的松软,但是鱼肉却如同蒜瓣一样,非常紧实。闻起来虽然有些臭,但味道非常香,只有腌制出的咸鲜味,完全没有鳜鱼的臭味。
•美景不胜收
关麓虽然没有宏村热闹,也没有牛的消化系统般的水系,但是却有很独特的建筑房屋。
我们来到关麓时已是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柏油路。我们跟随着导游来到关麓,村民们悠闲地呆在家里。这里的建筑也是非常普通的白墙黑瓦,主要风景是汪姓徽商的八个兄弟的住宅。这八间大宅,互相独立,却又联成一体。每幢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联结,形成一个整体。每家都有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收拾得干净利落,我想:这里的人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啊!门,窗扇都是木制的,因年代久远,有些破损,但依然能看出做工的精细。木雕保存完好,只是人物头像被损,据说是当年文革时期破四旧损坏了。门厅必有一方天井,作为屋内的采光,而且能集聚雨水,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也能给自己家带来好运。门厅的条桌正中摆放着一口钟,钟的两侧是一面镜子,一个瓷瓶,寓意“终身平静”。我们走进第二家,院子里有一棵紫薇树,枝头绽放着花朵,我们走上去轻轻地挠了一下树干,那些树干带着树叶花朵微微发颤,可惜这座房屋被大火烧毁了,真是遗憾。
令我值得回味的是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女都能读书的书房,虽然女子书房比男子书房要小得多,也没有老师的看管和照顾,但是却仍然很特殊。在古代,只有男人才能读书,要不是因为这样的书房,哪会有现在的学堂呢?
我们走进最后一家,这间屋子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厨房了,称得上“厨房变迁史”。走进厨房,光线暗淡,上方有天井,天井下有水槽,靠近水槽是一个废弃的晚清灶台,天井落下的雨易浇灭灶台的火,所以被弃用。屋子靠里是民国时期的灶台,没有烟道,浓烟将墙壁熏黑,且容易着火,后被弃用。正对天井靠墙是新中国成立时的灶台,有烟道,这种灶台弥补了各种缺点,需要烧木柴,非常麻烦。靠门是现在使用的煤气灶,从晚清到现在,一个厨房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我们临出村子,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家庭豆腐房。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块大木板,板上半面平铺着色白多孔的豆腐。女主人坐在小凳上,她将一大块豆腐切成一个个小方块,从脚底的竹篓里拿出一块纱布,平铺在木板上,放上切好的豆腐,拿起调料瓶洒些调料,麻利地用纱布包裹起来,放置在另半扇木板上,她一边向我们介绍她的豆干制作流程,一边飞快地制作下一个豆腐包,这些豆腐包码放整齐,用大石头紧压,才能保证紧实的口感。老板娘给我们拿了几块豆腐干,说:“压好之后还要拿到锅里去煮,步骤可复杂了。别看这活简单,实际上比很多体力活都难。”我尝了一块,豆腐干非常的有嚼头,紧实,纯天然的味道。我们买了几袋豆腐干,离开了豆腐房。
太阳已经不那么刺眼了,路旁的小溪哗哗地流着水,流向不远处的一个荷花池,池内只剩下了绿色的莲叶,如同绿色的薄荷一般,让我感觉非常清凉,我们离开了关麓,去探寻更多的美景。
加菲猫- 帖子数 : 7
注册日期 : 14-06-14
语众不同 :: 在远方——暑假生活荟萃 :: 旅行札记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